今天:

人才风采

返回首页>
【顺义优青】张梅
发布时间:2018-05-11

这位80后美女,带领百余年轻人义务照顾社区老人

一个80后女孩放着自己的公司让别人打理,每天却忙着带领“80后义工社”的100多名义工走家串户,为社区里的空巢老人送温暖,帮社区里的残疾人解难题…一干就是7年。她就是先后荣获“顺义区道德模范”、第一届“顺义区优秀青年人才”、“北京市优秀志愿者”、“北京市优秀社工”、“北京市孝星”等荣誉称号的张梅。

微信截图_20170725114418.png

创业达人华丽转身做公益

微信截图_20170725114438.png

1985年出生的张梅,从小喜欢体育20岁出头就是国家一级跆拳道运动员。退役之后,张梅远赴美国学习赛事策划并成为较早的体育经纪人。

2006年,张梅回到北京创业。她利用自己在体育方面的资源,先后创办了广告公司和自己的团购网。由于她人缘好、起步早,团购网的生意风生水起,利润丰厚。如果张梅把身心都投入到自己发家和赚钱上,她也许早已经是个身价不菲的女企业家。但是2009年张梅家突发的一场变故,让张梅却迷上了社区公益。

创业达人变身社区“张闺女”

2009年,张梅的公公突发疾病去世,张梅的婆婆一时难以接受,整天情绪低落。顺义区石园北三社区居委会的干部得知张梅家的情况后,派出工作人员每天到家里陪张梅的婆婆聊天,帮老人看孙子,给张梅家帮了大忙。张梅和丈夫都特别感谢社区居委会。张梅决定利用自己的特长也帮助小区居民做点事。

通过调查问卷,她了解到居民特别是独居老人出门经常忘记带钥匙,遇到停水、断电经常因为找不到职能部门的电话着急。张梅就利用自己广告公司的优势,设计了一个“便民小挂袋”。小挂袋上设计出钥匙、关火、关水、关电的提示语,还印有自来水公司、供电公司等等所有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便民电话,设计有专门为居民装水卡、电卡、医保卡的小布兜,免费向居民发放。石园北三社区家家门背后都挂上了张梅为居民设计的小挂袋,居民对张梅的举动赞不绝口,张梅也第一次尝到了做公益给自己精神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。为他们服务带来的快乐让张梅觉得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滋养。

2011年,张梅把业务已经逐步稳定的公司交给业务人员去打理,她自己成立了顺义区第一个“80后义工社”,并自任社长,把全部身心转向社区公益事业。2013年她又加入了团市委青年汇专职社工的行列,用自己的爱心去回报社会。她慢慢成了社区居民口中的“张闺女”。

“80后义工社”成立之初,只有六七名义工。张梅每天带着义工在小区里走家串户,帮空巢老人理发、剪指甲,帮助小区里的残疾人买菜做饭,推着腿脚不好的残疾人出行,帮助家里有困难的居民接送孩子上下学。

公益之火可以燎原

微信截图_20170725114453.png

80多岁的庞大爷是小区里一位独身老人。张梅在带着社工为张大爷修脚的过程中发现,张大爷虽然不缺钱但是却异常节俭,脚上的袜子破了大洞也舍不得扔。

细心的张梅怕硬为庞大爷补袜子伤老人自尊,当时没说什么。在第二次去庞大爷家时,张梅自己特意也穿上了一双破袜子。在帮老人修脚时,张梅故意说自己的袜子破了,要借老人家的针线补一下,顺手也帮庞大爷把袜子补好。庞大爷没觉得尴尬,张梅也把该为老人做的事情做得天衣无缝。

2016年春夏之交,张梅带着义工到空巢老人韩老师家帮助收拾房间。她发现韩老师的拖鞋因为穿得太久鞋底的防滑层都磨光了,洗澡时穿着这样的拖鞋非常容易滑倒。第二天张梅就自己出钱购买了200双防滑拖鞋,发放给社区里的老人。“80后义工社”还在小区里发起了“拖鞋行动”,号召年轻的子女关爱父母,在夏季到来之前给自己的父母换双防滑拖鞋。这件事让石园北三社区里的老人非常受感动,很多老人拉着张梅的手说:“你真是比我们自己的儿女想的都细致和周到。”

不少得到张梅和“80后义工社”帮助的老人儿女也加入了张梅的义工社,义工人数也从开始的七八个人增加到100多人。

张梅按照义工们的特长,把义工社分成了理发、电器维修、法律援助、职业介绍等8个领域。既做具体服务业做公益项目。

石园北三社区里有100多位残疾人,仅靠轮椅出行的残疾居民就有二三十位,但是社区附近一些超市、理发门店却没有坡道,残疾人出行非常不便。为了体验社区里所有给残疾人带来不便的场所,张梅组织义工社的30名义工,找了15把轮椅,30个义工两人一组,一名义工推着另一名义工到小区所有生活网点进行体验,遇到轮椅受阻的地点就记录下来。最终画成地图交到区残联。在残联的协调下,为社区及周边所有缺少无障碍设施的地方,均铺设了坡道。使小区的残疾人再也不用为出行发愁。

几年来,张梅带动社区180余名义工开展1000余次社区公益活动,直接服务受益上万人次,免费为居民发放“便民服务挂袋”三万多个、免费为居民维修电脑385次、免费为138户空巢、独居、残疾老人家中安装燃气报警器等等。她本人不仅投入了全部精力和时间,还搭进了上百万的财物。

她说:“起初只是想在能力范围内为身边的居民做一些有意义的事,没想到做义工也会上瘾。我们为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,居民回报给我们的是老人鼓励自己的儿女加入义工社,青年人把做义工当成了孝敬父母的方式。爱心在义工社的旗帜下传递,社会正能量在义工社的旗帜下传递。我越做越觉得有意义,活得有价值。”

#